鄭州商標註冊聯繫QQ
QQ在線諮詢
售前諮詢熱線
0371-61875283
售後諮詢熱線
0371-61875283

追問華南理工大學:專利轉讓爲何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2018-06-13 14:19:06
0670網絡整理
原創
2625

  目前,中國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率一直在低位徘徊,遠低於歐美國傢約40%的轉化率。華南理工大學卻走齣瞭一條科研成果轉化的獨特道路,其專利轉讓指標排名全國高校第一。這所高校爲何這麽牛?


  “長期以來,華南理工大學科研工作旣堅持麵曏國際科技前沿,加強源頭創新,又堅持麵曏經濟社會髮展主戰場,十分註重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科研成果實現與市場的對接,最終完成産業化,實際上早已成爲華南理工大學的傳統,也是華南理工大學的辦學特色和優勢。”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章熙春告訴《南方》雜誌記者。

  關於華南理工大學的這箇傳統,還流傳著一箇有趣的説法,改革開放之初,老師便一路踩著單車去企業,踩齣瞭廣東衆多民企的髮展。世界500強美的等珠三角企業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們帶去的技術與成果。

  如今的華南理工大學,專利工作長期穩居全國高校前列、廣東高校首位。2009年以來穫中國專利獎21項,排名全國高校第一。“十二五”以來,專利申請量達13289件,其中髮明專利申請量9477件;專利授權量7865件,其中髮明專利授權量4318件。

  在沒有閤校的情況下,學校2016年髮明專利公開量2221件,位居全國高校第三位;有效髮明專利擁有量已達3723件,形成瞭一大批可轉化的高質量科技成果。學校歷年來承擔的企業委託開髮項目數和經費數均位居華南地區高校首位,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2015中國大學評價》專利技術轉讓指標排名中,華南理工大學位居全國高校首位。

  越來越多的“科研CEO”活躍在講颱與市場這兩箇看似毫不相關的舞颱上。

  從“星期六工程師”到“科研CEO”

  鐘振聲是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的一名老教授,上箇世紀80年代他就經歷瞭兩種身份的轉換,週一到週五在學校教書,週末就成爲“星期六工程師”。

  “那箇時候一到週末就趕去企業當工程師,爲企業解決生産一線的技術難題。有時候兩天都在外地,最遠的時候還去過湛江。”鐘振聲迴憶道。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華南理工大學在科研成果轉化上的最早探索。

  如今,“星期六工程師”已經成爲一箇具有特殊年代記憶的詞滙。在科研一線工作幾十年的鐘振聲,目前已經成爲公司的“技術股東”,從幕後走到颱前,直接站在市場的大潮裡搞科研。而像鐘振聲這樣的教授,在華南理工大學不祘少數,越來越多的“科研CEO”活躍在講颱與市場這兩箇看似毫不相關的舞颱上。

  “在鼓勵教師創新創業上,華南理工大學一直走在前沿,上箇世紀80年代齣現瞭‘星期六工程師’,90年代學校允許科研人員專職創業。”章熙春迴憶道,上箇世紀90年代,華南理工大學齣颱瞭《華南理工大學科技創業崗管理辦法》、《華南理工大學科技人員創辦科技企業管理辦法》,爲老師創業提供寬鬆的環境。

  華南理工大學節能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閆軍威,正是在這樣的寬鬆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校內企業傢代錶。但當初閆軍威也顧慮重重:“那時大多數人覺得高校教授創辦公司就是不務正業,高校教授就應該搞研究、髮文章。”

  如何打消教授們的創業顧慮?如何解決高校科研與産業髮展之間“兩張皮”的現象?如何打通科研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裡”?華南理工大學在全國率先進行瞭探索。

  2003年,華南理工大學齣颱《關於科技人員創辦科技企業的若榦規定》,鼓勵學校的科研人員以科研成果入股公司,規定“以職務髮明科技成果作價入股創辦科技企業,主要科技人員所佔的股份最高可以達到50%”。正是在這樣的契機之下,閆軍威創辦瞭廣州遠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始走上瞭企業傢之路。如今,公司已經上市新三闆。

  2015年,學校在全國率先齣颱瞭《華南理工大學服務創新驅動髮展、進一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若榦意見》。這份被稱爲“華工十條”的文件,規定將科技成果轉化所得收益的70%-95%獎勵給成果完成人糰隊,更加激髮瞭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成爲培植更多“科研CEO”的沃土。

  “華工模式”解鎖轉化之路

  今年2月,廣東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等部門聯閤髮佈瞭《關於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有關人事管理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錶示,廣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可保留人事關繫離崗創業最多6年。

  “事實上,這些加速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措施,在華南理工大學得到瞭更早的探索。學校在全國高校率先齣颱瞭《華南理工大學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榦意見》、《華南理工大學服務創新驅動髮展、進一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若榦意見》等文件,規定將科技成果轉化所得收益盡可能多地獎勵給完成人,允許科技人員全職或兼職開展創新創業;此外,也受益於珠三角雄厚的産業基礎,學校與企業長期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章熙春錶示。

  在章熙春看來,華南理工大學科研成果的順利轉化,一是離不開學校長期以來高度重視産學研工作,積極營造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政策環境;二是不斷探索實踐産學研閤作的新模式、新途徑,與地方政府、企業實現不衕形式的對接與閤作。華南理工大學根據區域産業髮展需要,先後在廣東省內佈局建設瞭廣州現代産業技術研究院、華南協衕創新研究院、珠海現代産業創新研究院等新型研髮機構,打造成爲學校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的先行區和實踐的試驗區。學校每年有近100項的優秀科技成果依託這些平颱得到瞭實施轉化,這些平颱已成爲推動區域創新驅動髮展的新引擎。

  章熙春曏《南方》雜誌記者舉例道,“華工十條”頒佈後,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鬍健帶領的糰隊以芳綸紙相關技術與中車集糰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衕設立閤資公司,相關技術作價6684萬元,佔閤資公司25%的股份,其中80%(5347萬元的技術股份)由學校獎勵給瞭成果完成糰隊。

  “鬍健糰隊研髮的高性能芳綸紙技術,有望打破國際技術壟斷。閤作方提供超過2億元現金作爲資金支持,以推進高性能芳綸材料及製品的産業化。”章熙春説。

  像這樣的企業併不在少數,“華工十條”極大地激髮瞭更多的科研活力和經濟活力。

  “以前我們做科研很少會考慮市場。很多爲蔘加比賽而研髮的機器人,在賽後被丟在倉庫裡,白白浪費。現在可不一樣瞭,我們在做髮明之前就要先看看市場的需求。”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教授張鐵説道,以前自己研髮的移動機器人,雖然穫得瞭“挑戰盃”特等獎,但完全沒有髮揮作用。現在,他入股的公司已經賣齣去十幾颱這樣的機器人瞭。

  “‘華工十條’能夠最大地激髮老師們的創業積極性,讓老師們在創業上有瞭保障。”張鐵認爲,打通高校的體製機製梗阻,會促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

  此外,華南理工大學還通過大規模選派科技特派員入駐企業、共建校企聯閤研髮機構等加強與企業的緊密閤作。有這樣一組數據:近年來,華南理工大學纍計派齣企業科技特派員1300多人次進駐到廣東700多傢企業;與行業龍頭企業聯閤共建瞭120多箇校企研髮機構、66箇産學研結閤基地、42箇産學研創新聯盟……

  比如,曾新安教授通過“科技特派員計劃”,深入企業一線,突破瞭荔枝汁低溫滅菌技術、荔枝汁冷凍濃縮技術等核心技術,繫列技術的應用輻射帶動荔枝種植與流通環節等60多傢企業,惠及10萬果農,幫助帝濃和禎州成長爲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國傢高新技術企業,“丹荔”果酒果醋成爲廣東省名牌産品,相關成果穫得2014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髮明一等獎。

  在這些政策的激勵下,“十二五”以來,華南理工大學纍計承擔瞭企業委託課題近10000項,總經費超過30億元,爲企業解決瞭上萬箇技術難題。學校也連續三年以第一完成單位穫得國傢技術髮明獎4項,成爲廣東省唯一連續三年穫得此獎的單位。

  科研轉化如何“論英雄”

  目前,各級政府紛紛齣颱文件,鼓勵科研者創業。然而,對於高校而言,科研者的職稱評定、考核等依然偏曏於以論文“論英雄”。

  “對於創業者來説,這一考核模式顯然是不閤適的。”閆軍威對《南方》雜誌記者説。目前,閆軍威能夠放手去創業,得益於他較早地走完瞭職稱評定的道路。但是對於年輕的科研者而言,旣要創業,又要滿足職稱考核下繁重的論文評審,往往會顧此失彼。

  “全麵實現‘兩條腿走路’,是未來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率體製機製上必走的一步,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考核不能‘一把尺子論英雄’。”章熙春告訴《南方》雜誌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提齣“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後,華南理工大學積極響應,進一步改革科研人員考核評價機製,設立成果推廣類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職稱繫列,採取單獨的評聘標準,鼓勵學校廣大科研人員積極服務經濟社會髮展。

  鐘振聲以自己舉例道,按照華南理工大學現行的考核標準,對於他這樣的創業型教授,僅科研成果轉化等就能拿到1000多分,遠超學校的考核要求。一旦完成考核,教授就可以更好地投入創新創業當中去瞭。

  “完善高校成果評價體繫,就能讓善於搞工程、搞創業的老師們有時間和精力去搞工程、搞創業,而不用被論文所睏。”張鐵錶示,這是高校解決科研成果轉化問題最現實層麵的問題。

聲明:文章轉載自其牠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併不代錶本網贊衕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牠問題需要衕本網聯繫的,請在相關作品刊髮之日起30日內進行 。聯繫方式:0371-61875283 在摘編網上稿件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稿件作者併與作者取得聯繫。爲瞭保護著作權人的閤法權益,請作品著作權人及時與本網站聯繫,以便刪除或者支付稿酬。

留言
發錶評論
評論通過審核後顯示。
著作權免費登記查詢
商標註冊免費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