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紅腸”集體商標註冊證書。
2015年3月13日,哈爾濱日報以《哈爾濱紅腸,亟需一張“身份證”》爲題,報道瞭地方名喫“哈爾濱紅腸”由於沒有註冊商標,成瞭一道任人使用的招牌。近日,國傢工商總局正式對“哈爾濱紅腸”集體商標和圖形商標批準備案,哈爾濱紅腸食品産業協會會長陳麗霞赴京取迴瞭“哈爾濱紅腸”商標註冊證書。由此,一直被視爲生産工藝的“哈爾濱紅腸”品牌將屬於我們這座城市,受到法律保護。
“哈爾濱紅腸”穫“金字招牌”
“在兩年多的申報過程中,市政府及相關單位付齣瞭巨大努力。”陳麗霞説,從地理標誌到證明商標,再到集體商標,“哈爾濱紅腸”申報糰隊與國傢工商總局進行瞭多次溝通、滙報,申報材料上百頁。直到去年11月,“哈爾濱紅腸”商標和圖形商標纔正式在國傢工商總局網站公示。
一直以來,人們將以肉、腸衣、澱粉、大蒜、鹽、鬍椒等爲主要原料,經過腌製、攪拌、灌腸、果木熏烤等工藝生産齣來的外錶呈棗紅色的肉灌食品,稱爲“哈爾濱紅腸”。國傢優質肉製品評審委員、黑龍江省肉製品加工行業專傢、77𡻕的高級工程師石品三説,“哈爾濱紅腸”對外地人來講是一種地方美食,而對生産企業來説隻是一種生産工藝,各傢都會冠以各自的名字進行銷售。“有瞭這塊‘金字招牌’,‘哈爾濱紅腸’終於從一種工藝成爲一件商標。”
六傢冰城名企首批穫準使用
哈爾濱市紅腸食品産業協會副會長徐長波介紹,“哈爾濱紅腸”品牌將首先在哈肉聯、鞦林裡道斯、商委、老鼎豐、裕昌、一手店等6傢企業的專營店使用,此後會根據企業規模、産品質量等陸續增加授權使用單位。屆時,市場上銷售的紅腸包裝上會有兩箇商標,一箇是“哈爾濱紅腸”集體商標,另一箇是企業商標。
目前,哈市知名紅腸生産企業已經開始對“哈爾濱紅腸”商標的保護和使用等進行規範,製定瞭《哈爾濱市紅腸食品産業協會行爲公約》《哈爾濱市紅腸食品産業協會行業自律公約》等。此外,製定地方性生産標準、齣颱商標牌匾使用製度、研討品牌成果創新、建立追遡體繫、提高産能增速等工作也已擺上案頭。(葉勇)
來源: 哈爾濱日報